要練好一首曲子,總會碰到各種困難,每首樂曲或練習曲總是有幾個地方在技術上特別困難。在這種時候,教師們總是要求學生一定要慢練、分手練,這些都是很好的衷告,但有時會發現有些段落的技術,雖然放慢練了,但一回到原速仍然彈不好。這種情況也是經常見的。
我認為,對于困難的段落首先一定要分析困難在什么地方,如有些是屬于音程上跨度大,準確性不夠,有的是手指彈得不均勻,彈不快,有的是碰到了新的課題,有三度、六度等長串的進行等等。造些情況大多數是由于指法不熟練,肌肉不適應,或指法走走向的規律性掌握不好。類似這些問題,應該把這些段落拿出來慢練,使之加大動作,熟練指法,或特別加強某一手指的訓練來達到平衡。但必須注意到在慢練時不能脫離音樂的需要,要練出本句中的走向(即傾向性),如果光是機械地往下彈,不加分析地放慢練,是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的。
例如學生在彈奏貝多芬《獻給愛麗絲》這首樂曲里一大段三連音琶音時,學生總是彈不均勻,速度也快不起來,這時教師要求學生決不能機械地慢練。必須分析:(a)這一段是a小調的琶音,是用三連音組成,彈奏時指法一組一組是同樣的,特別要求大指不要緊張,關鍵在于大指找準四度音的跨躍。(b)每小節中,前六個音要漸強,后三個音要往回收一些(象劃船一樣),這樣才能推動下一小節向前,連續三次,一次比一次強。并強調每次大指要貼鍵過去,不要彈出重音來,從第一組音開始就要想到最后一組音,要一口氣向上。同時可以把三指到大指的音程拿出來單練,結合加速一塊進行練習。(c)右手練好后,必須和左手一塊兒練。左手的和弦雖是一樣的,但不能彈成同樣的聲音,要有規律地漸強,直到最后一個和弦。處在第三拍的和弦必須有彈性,相對要輕一些,才能有推動力,推動下個小節的第一拍和弦。(d)強調整串琶音一氣呵成??傊治龃硕坞y點一是三連音節奏的連續性,一是右手大指的準確性。
我相信只要講清以上的問題,幫助學生經過慢練,多次反復就能比較好地表進出應有的效果。
但是,有時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學生在技術難點上下了慢練的功夫,也懂得了各種音樂上的要求。但只要一彈快,就通不過。這種現象我感到除丁慢練以外,相反還要加速練快的(逐漸加快),才能達到彈奏上的順利。因為有些快速樂句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速度、肌肉和心理狀態都沒有應有的準備,只是逐步加快練習和反復用快速訓練使肌肉手指的是活性增強,才能適應快速的效果。如果此時教師仍一味強調慢練,其結果是慢練時清楚,快速時就通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