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標題指的是練鋼琴而非鋼琴演奏,高抬指,對于鋼琴入門者非常重要。這里的練鋼琴,主要是指練手指的功能,通過高抬指來練習來提高,而不是練一般的彈奏技巧。
?
那么初學鋼琴,一定要靠高抬指來靈活手指,使手指關節變得有韌性、有彈性,伸張自如嗎?是的,這是很有必要的。可是,為什么我們看到很多大師在演奏鋼琴的時候是貼鍵在演奏,似乎看不到高抬指的動作呢?為什么車爾尼也說演奏不用高抬指呢?
?
今天我們來解釋一下鋼琴中“高抬指與貼鍵”兩種觸鍵的誤讀:
請注意,車爾尼說的別高抬指,并不是指在所有的狀態下,例如手指笨拙彈音階都難以動彈的人,如果也不要開發啟迪手指潛能,那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了。高抬指強調手指獨立運動,它有助于手指能力的增長,初學鋼琴者學習高抬指是一個必要的階段,掌關節和手指的肌肉群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鍛煉。這同時也為以后貼鍵彈奏打下基礎。如果掌關節訓練不好,它必然影響手指的靈活性、獨立性。
不得要領的高抬指有一下三種現象:
?
第一種現象是手指下鍵后,還在加力,使整個手掌、手腕緊張。改正的方法是下鍵后,馬上放松,讓手指所用的壓力只須阻止琴鍵彈回即可。同時注意掌關節自然撐起,像一把打開了的"小雨傘"。
?
第二種現象是手指過度抬高或過度彎曲,造成手、腕、臂緊張,正確的彈法應該是讓手指抬高時,指型呈天然弧形。
?
第三種現象是在很慢的速度中,手指過早地抬起準備,造成下鍵聲音缺少爆發力。所以抬指準備只需來得及從容抬起、從容觸下即可。高抬指訓練并不排斥手臂重量的運用。因為手指的訓練無法真的離開腕、臂、身體的協調配合。
總結:鋼琴初學者,必須在高抬指訓練過程中,從慢速逐步過渡到中速、快速。隨著速度的增加,相應減少手指運動的幅度,同時保持顆粒性的要求,使手指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一般能在清晰、均勻的基礎上,彈奏速度接近或達到車爾尼299規定速度時,便可有意識地結合臂力運用于彈奏。只有結實的手指尖與手掌關節的靈活性以及手掌相應的穩定性,才能使肩到臂、腕直達手指的重量,通過指尖抵達鍵盤,從而產生洪亮、輝煌、爆發力強、變化無窮的音響。
而貼鍵彈奏法是高抬指彈奏法的繼承和發展。貼鍵彈奏法強調肩、臂重量的運用。19世紀最偉大的鋼琴教育家萊舍蒂茨基(Theodo Leschetizky)在教學中提出使用整個手臂,放松手指,不用敲擊使手臂重量降落在鍵盤上的主張,追求演奏音色的豐滿、柔潤及華麗,他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鋼琴家。
?
戈多夫斯基(Leopol Goodowski)是20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他強調彈奏應"指頭緊靠在鍵盤上,盡量保持與鍵盤最小的距離,這就不會產生任何不必要的浪費動作,不僅不浪費而且節約力量,用這樣的方法來彈奏,手、腕是很放松的,假如鍵盤從下面移開的話,手就會自然地向下落,因為手和臂都很放松"。由此可見,重量彈奏法是孕育于手指彈奏法之中。如果偏于重量彈奏而取消手指必要的訓練,是對重量彈奏法的一種誤解。
通過上述兩種觸鍵的描述,現在你得到答案了嗎?
?
大演奏家彈奏的某些現象與人們現在提倡的高抬指等一些觀點并不矛盾。如有的鋼琴家似乎漫不經心、極為松弛地彈奏出非常困難的片段或有時手指離鍵很低,手腕也常搖晃,以示松弛,這是因為鋼琴家在彈奏運動中智能和體能高度結合和絕對的技術控制,高度的整體把握。因此高抬指、重量運用只發生在演奏者的意識中,它們的外在形態很少顯露出來。
?
正如學走路的幼兒總是艱難地平衡自己的身體,小心翼翼地先邁出一只腳,再邁出第二只腳一樣,鋼琴家在能夠自如地彈奏以前,也必須有意識地,甚至用夸大的姿勢去剖析每一個動作。一旦選擇了適當的觸鍵方式并形成良好的彈奏習慣后,他就可以減少肌肉的動作,使每股肌肉在執行任務時,幾乎使人覺察不到。就像孩子長大后,無須再做那套學走路時的復雜動作了。
?
所以,專業演奏者彈奏時,手的動作應當相當平穩。有如克萊德曼等鋼琴家在電視中演奏時一樣,我們是看不出高抬指彈奏的。